陳志光大型個展“龍蟻變”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
陳志光-龍蟻變
Chen Zhiguang
主辦 /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蟻巢美術館,福建漳州
國創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Organizer /Kunstraum Villa Friede, Bonn
Ant Nest Art Museum Zhangzhou, Fujian, China
Beijing Guochuang Culture and Art Co., Ltd
策展人 / 迪特 榮特教授
Curator / Prof. Dr. Dieter Ronte
展覽時間 / 2020年3月7日至2020年4月11日
Duration / 7th Mar. 2020 –11th Apr. 2020
開幕酒會 /2020年3月7日下午17時
Opening reception / 17:00 7th Mar. 2020
展覽地點 /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Exhibition Venue /Kunstraum Villa Friede, Bonn
3月7日“龍蟻變”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從閩南到中國大地,從城市到自然,從中國到世界,沿著陳志光到作品軌跡正如沿著螞蟻爬行的痕跡,勾勒出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家在國際視野中的文化版圖,正如陳志光先生所作《蟻圖》,螞蟻雖小,其孜孜不倦的爬行構成了巨大的地圖,同樣陳志光先生一方面將“螞蟻”這一看似微小元素通過龐大數量的蟻群增強了其力量,另外一方面他也制作了大型的螞蟻雕塑,這些兇悍的螞蟻以其不銹鋼質感呈現出來與其本來微弱的力量形成鮮明對比,使觀者不由得感慨:原來我們日常忽視的螞蟻也竟然有這樣兇悍的張力!同為漳州人的林語堂曾寫《我的家鄉》一文,林語堂寫道:“兒時我常在高山上俯看山下的村莊,見人們像是螞蟻一般的小,在山腳下那個方寸之地上移動著”。林語堂雖生于閩南,成名終老于美國,在林語堂故居不遠就是陳志光先生的工作室,是否陳志光先生關于螞蟻的思緒也開始于林語堂幼時記憶的視角不得而知,毋庸置疑的是陳志光先生對于螞蟻的視覺符號使用顯然寄托了他對于中國人生存處境的思考。而陳志光先生和林語堂之于螞蟻這一意象,就像是穿越了一個世紀遙遠的回響。
3月7日“龍蟻變”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在陳志光先生看來,螞蟻預示著人的生活,既是我們的預言,也是我們生活的寓言,他以螞蟻為描述對象的作品占據了其作品序列中一大部分,是什么讓陳志光先生對于小小的螞蟻不厭其煩的觀察和呈現?與其說陳志光先生做的是螞蟻不如說通過閱讀螞蟻看懂了中國,在以地大物博著稱的土地上,生活著龐大的中國人民,他們在大時代的背景中微乎其微,甚至于每個生命個體都可能是時代潮流中容易被忽視的那部分人,在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就像是史詩中的一個字,或者交響樂中的一個音符,個體命運在大時代的命運中太微乎其微了,近百余年的中國歷史更是如此,從晚清到今天,當我們翻開《外國人拍攝的中國影像》這本書,我們會對于這些大風浪中殘留的個體命運感動不已,從鴉片戰爭到民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經新中國成立,新的交響樂一般的近代史展開,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個體命運就像是蟻群中的螞蟻一般的命運,改革開放之后至今,經濟發展成為新的潮流,而陳志光先生恰逢趕上了八十年代至今的當代藝術思潮和市場經濟發展,陳志光先生本身就如其作品中的螞蟻,是前行的蟻群中見證了變革,他的作品含蓄的傳達了他對于時代思考的結果,而在諸多的問題中他進一步關注到了“遷徙”。
3月7日“龍蟻變”波恩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當代中國文化與遷徙的關系極其緊密,一方面是政策性遷徙,比如1960年代掀起的上山下鄉潮流,一方面是市場主導的人口流動,比如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民工進城,由此兩種不同的遷徙形態形成了八十年代到今天不同的兩個文化發展線索,前者是傷痕文學和鄉土文學,以及伴隨其中的宏大敘事,而后則是賈樟柯,王小帥等藝術家掀起的關照自身和社會的第六代敘事,而構成這種差異的恰恰就是“遷徙”這一問題。陳志光先生的“遷徙”命題系列的創作恰恰產生于這兩個浪潮中,既有對于從城市向鄉村的遷徙浪潮的反思,比如《蟻圖》和《單行道》這樣的群體螞蟻性的作品,一方面是2008年以來農村向城市人口遷徙的思考,比如《遷徙》系列的攝影,將螞蟻置身于巨變的北京、上海等地的標志性建筑工地現場。由螞蟻開始,陳志光先生的藝術創作一直保持著與時代同步在場的關系。陳志光先生希望通過作品去了解中國,而我們通過他的作品也可以管窺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變遷。
3月7日“龍蟻變”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現場
3月7日“龍蟻變”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現場
陳志光先生的遷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特有的問題,同時也成為了全球化背景中一樣存在于歐洲的問題,難民的遷徙,世界人口的流動,勞工的輸出,全球化的的遷徙問題造成了我們的藝術關注的另外一個大的命題,而在此之前陳志光早已經將其當作自己創作的持續命題,無非從中國面向了全球。而陳志光先生的藝術和他的成長歷程是一個藝術家的自我成長和遷徙的過程,從閩南到中國各地,從中國到全球的展覽,進而到即將開幕的波恩當代美術館的“龍蟻變”陳志光個展,陳志光先生作品的遷徙和關注的遷徙問題,由此將在波恩呈現出一個來自遙遠東方國度的藝術家的世界。
3月7日“龍蟻變”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本次展覽名為“龍蟻變”,龍在東西方文化中被賦予完全不同的意象象征,西方的龍象征邪惡力量,而在東方象征神圣,對于龍不同的理解形成了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直接顯現,而陳志光先生創作中有《龍蟻》這件作品,“龍蟻變”既是體現出中西文化差異中的題眼,同時也與陳志光先生有著緊密關聯,最終“變”也體現出遷徙等相關問題的結果,”龍蟻變“作為陳志光在德國波恩當代美術館的個展,將集中呈現其螞蟻系列的作品以及近期關于”斷木“思考的作品,作為陳志光藝術創作中的片段,希望這個展覽成為德國觀眾了解陳志光,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切入點。
最新動態
- - 光耀如虹 藝術周末 CPB肌膚之鑰「東方美學藝術論壇」盛耀啟幕
- - 2023東莞城市空間藝術邀請展精彩啟幕
- - 2023深圳灣公共藝術季的藝術盛宴開幕
- - 塵光——方力鈞個展
- - 共生世界——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
- - 大美民間·蘇作百年——江蘇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
- - 張曉剛&任戎雙個展
- - 揭秘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幕后施工現場,為百余件當代藝術品定制精彩展陳
- - 生命的飄逝 生存的希望:王璜生個展“呼吸”在德國哈根奧斯特豪斯美術館開幕
- - 《烏多 希爾 & 任 戎》 雙個展
- - 鐘飆個展在德國貝多芬的故鄉精彩“顯形”
- - 熱點宋莊:方力鈞 & 任戎雙個展將在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舉辦
- - 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遼寧站)
- - “移動的理想國·形影”第二屆新高尚美學藝術展
- -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 - “智識城市”2020深圳灣公共藝術季
- - 《蘇新平》個展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開幕
- - “開放進行時”——首屆深圳灣公共藝術季開幕
- - 當代藝術展-《兄弟會》
- - “風云塑——李象群雕塑藝術展”在北京市嘉德藝術中心開幕